學術研究整合型計畫 學術研究一般型計畫 產學合作
研究計畫與專案 |
1. 計畫名稱:原居老化-老年醫療照護資通訊平台的發展與應用
日期:2010年8月-2013年7月
負責工作:總計畫共同主持人
委託單位:輔仁大學
相關資訊:本整合型研究計畫之目的,在發展銀髮族在地生活之醫療照護與關懷科技。本計畫共有5個子計畫,由輔仁大學理工學院、醫學院、民生學院等三院五系老師跨院系合作,構成電子資訊平台與醫療照護等兩個研究群的跨領域合作。本整合型計畫的目的在以社區老人的體適能、營養、與睡眠等三個健康議題進行研究,並建立相關之電子資訊平台,以供進行三個老人議題下的各項研究分析。5個子計畫再區分成2個研究群。其中子計畫一、二、三屬於電子資訊研究群,目的在發展醫療照護之軟硬體系統,建立電子資訊平台,以提供子計畫四、五的應用面研究。3個資訊系統中,智慧型輪椅與超音波等硬體訊息(子計畫一)可以人性化的使用介面(子計畫二)呈現給老人進行生活起區照應,並透過子計畫三之學習平台提供老人照護之終身學習資訊平台。老人學習之雲端平台可與子計畫四之營養與體適能資訊平台結合,紀錄並分析營養資訊;此外,老人睡眠與記憶之關係透過生理訊號量測腦波等資訊(子計畫五)記錄在資訊平台,可進行老人健康照護之分析。
|
2. 計畫名稱:電子資訊輔助科技於醫療照護之研究
日期:2007年8月-2010年7月
負責工作:總計畫共同主持人
委託單位:輔仁大學
相關資訊:本整合型研究計畫與新光醫院合作進行三年之研究,目的在發展銀髮族居家生活之照護與關懷科技,以期透過視覺感測技術、人工智慧與情境感知技術、以及社交網路資訊技術等之研究,來建立居家照護之各項系統。居家看護常見之需求,為達到日常生活監護(ADL Care, Activity of Daily Life Care), 安全照護(Safety Care), 以及通訊(Communication)等3大功能需求。從科技之角度,可將此3大需求劃分為3大科技領域:提升個人健康與活動的科技、遠距醫護(Telemedicine)、家庭與朋友之關懷互動科技,此3大電子資訊科技稱之為居家健康科技(Home Health Technologies)。依此3大居家看護功能需求與3大居家健康科技,本整合型計畫擬提出3年期的研究內容,分為3個子計畫分別進行,並加以整合。子計畫一「視覺監控於醫療照護之研究」以日常生活監護、通訊等兩個需求為主,並發展提升個人健康與活動的科技以及遠距醫護科技;子計畫二「智慧型互動式獨居老人居家關懷中介平台之研究」以日常生活監護及安全照護為主,並發展提升個人健康與活動的科技與關懷互動科技;子計畫三「可信賴與適性的醫療社群管理之研究」則以居家通訊需求為主,並發展關懷互動科技與遠距醫護科技。
|
3. 計畫名稱:以視覺為基礎之智慧型環境的建構四年計畫第二期
日期:2008年11月-2012年10月
負責工作:分項B執行秘書、系統整合召集人、技術指標召集人、產學聯盟委員
委託單位:經濟部技術處(學界開發產業技術計畫)
相關資訊:本期所提四年計畫擬延續前期開發之114 項相關核心技術,規劃二個系統整合方向 — (A)智慧型建築(smart building),結合資訊、通訊與視訊技術,創造智慧型安全監控大樓;(B)智慧型社區與城市(smart community & city),規劃全方位無死角社區或特定城市空間之智慧型監控系統,勾勒具視覺感知能力之安全環境。前者將著重在(A1)日夜活動式廣域安全監視系統、(A2)視訊監控中央管理系統,以及(A3)室內突發事件分析系統等方面之研發,後者則專注於(B1)人車偵測與辨識系統、(B2)都會區人物追蹤系統,以及(B3)室外事件分析與搜尋系統等方面之研發。另在總計畫之中,將運用前期成果,推動技術整合,以及進行產品化規劃,以落實將本計畫技術研發成果推廣至業界之目標。在技術整合方面,將統整各分項計畫前期及本期技術成果,建構(1)智慧型建築室內管制區域人物監控追蹤系統、(2)智慧型社區人車物控管系統、(3) 智慧型社區事件安全監控系統、(4)智慧型城區人車及事件監控系統等四個現場展示整合系統,以利驗證技術可行性及對業界之推展。產品化規劃方面,將發展多項以前期所發展技術為基礎之對入式系統,包括智慧型對入式帄台設計、人流計算、虛擬閘門、全視角車輛駕駛、行人追蹤、行為分析、活動式取像對入式系統、警戒區偵測等項目。
|
4. 計畫名稱:以視覺為基礎之智慧型環境的建構四年計畫
日期:2004年5月-2008年4月
負責工作:分項二執行秘書、系統整合召集人、技術指標召集人、產學聯盟委員
委託單位:經濟部技術處(學界開發產業技術計畫)
相關資訊:智慧型環境為近幾年甚受注目之前瞻技術方向之一,其目的是借助科學技術與工具賦予環境具有智慧化的功能,使得人類在日常生活作息中,無論身處任何實質或抽象環境,智慧型裝置將如同氧氣般如影隨形。換句話說,智慧型環境就是創造一個更友善的環境,為真實世界的環境增加感知與智慧,將環境由被動化為主動來服務人類。基於此一理念,全世界的前瞻實驗室、研發單位、學術單位與產業界莫不積極投入研發﹔如MIT的活氧計畫(Oxygen)、Stanford University的Intelligent Space、Georgia Tech.的The Aware Home、IBM的Pervasive Computing、Microsoft的Easy Living等。宏碁與台達電參與 MIT 活氧計畫三年有餘,去年開始陸續進行相關技術移轉,並提出造氧計畫、高環保計畫等計畫,逐步邁進「先進技術商品化」之路。同樣地,工研院電通所亦不落人後,提出法人科專,企圖整合活氧技術與既有技術進行應用性研發。本計畫之提出,將以學界之角色,研發更先進之技術,並與業界、研究單位共同築出產學研之上中下游體系,提升台灣在智慧型環境之研發技術上的國際水準。
|
5. 計畫名稱:以研究資源為共享理念之教學資源交換中心之研究
日期:2004年8月-2005年7月
負責工作:共同主持人
委託單位:國科會
相關資訊:以研究資源共享為理念之教學資源交換中心之研究,其主要目的是希望透過對學習科技相關計畫的共同討論、分析,找出一些模式架構,建立對教學研究的資訊及資源分享的一個平台,促進國內研究者間彼此互相合作,相輔相成。最後並進一步能將這樣的合作機制推廣到國際中。
|
6. 計畫名稱:數位家庭前瞻技術之研究發展與應用
日期:2004年8月-2007年7月
負責工作:總計畫共同主持人
委託單位:國科會提升私校研發能量專案計畫
相關資訊:隨著網路的快速發展及IC晶片的逐漸細微化,家庭生活中的電腦及家電用品整合並連上網路已成為趨勢,因此數位家庭已成為近年來科技應用的一個新興研究方向,世界各國不論是學術單位或是民間企業機構都投注大量人力、物力與財力從事整合性的研究開發,其整合的範圍涵蓋了電機電子及資訊工程等應用科學領域之所有相關技術。在目前的研究中,對於新的網路通訊方式及智慧型服務代理人等技術已陸續有相關研究進行。本整合型計畫擬從硬體晶片設計、前瞻通訊方法、網路通訊協定、閘道系統控制、應用服務平台等五個方向,研發關鍵性技術得以應用在數位家庭之中。本計畫將延續提升私校研發能量第一期計畫之研究成果,從行動多媒體網路技術擴展應用在數位家庭技術。我們由輔仁大學應用科學研究所、電子工程系所、資訊工程系所等合組5個研究群,提出數位家庭網路電力線通訊系統之研究、數位家庭運用之單晶片系統平台設計與測試技術、數位家庭網路協定設計和排隊網路模型分析研究、數位家庭智慧型互動服務平台之研究、高效率暨可靠家庭服務閘道系統之設計等5個整合型子計畫,每個子計畫皆結合多位專長互補之老師實際參與合作,相互搭配,群體合作。本計畫為本整合型計畫之總計畫,將負責各子計畫間之協調整合,並藉由定期舉辦學術活動來與國內外相關領域之學者及前瞻研究單位交流,期能藉此整合計畫為輔仁大學更加提昇學術研究發展能力並建立新的研究發展特色。
|
7. 計畫名稱:行動多媒體網路技術之研究發展與應用
日期:2000年12月-2003年12月
負責工作:總計畫共同主持人與子計畫二主持人
委託單位:國科會提升私校研發能量專案計畫
相關資訊:行動多媒體網路科技之研究發展,主要的研究重點乃是在無線或有線通訊網路上,提供影像、視訊、聲音等多媒體之技術與服務。本計畫共分為六個子計畫,內容涵蓋各種相關伺服器的設計、多媒體通訊協定、硬體晶片設計、多媒體資料庫建立等四方面。本人為總計畫共同主持人,實際統籌負責總計畫之執行之外,並執行第二子計畫「行動環境之內容為基礎多媒體檢索」。
| |
|